上海电机学院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

索取号:G0260201000-2018-0003 时间:2018-02-26 浏览:651 设置

上海电机学院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夯实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上海市属公办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上海电机学院“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绩

1.统筹规划、凝神聚力,顺利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教育部为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评估工作。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迎评促建,落实整改,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通过采集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组织实施专业达标评估、颁布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举措,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深化内涵、突出合作,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呈现“国家级专业引领、市级专业试点、校级专业争先”的良好格局。“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特色专业6个,上海市应用本科试点专业2个,上海市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5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外合作本科专业1个,学校全英语专业2个。目前学校已有3个“卓越计划”专业在10个省市进入一本批次招生。

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通过构建“学院培育、学校选优、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重点建设促进学生成长、凸显专业特色的通识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验课程以及全英语课程。“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10门、全英语课程6门、重点课程19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套,上海市优秀教材3套,同时学校积极引进上海高校共享课程、尔雅通识课程等,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感受名校名师课堂。

3.持之以恒、厚积薄发,教学成果奖取得突破

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方略,坚持高等技术教育办学道路。“十二五”期间学校多项教学成果在国家级和市级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其中《校企全程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等2项成果获上海市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互融:“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等2项成果获上海市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二等奖;《3+3+3: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等2项成果获上海市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还在首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2项三等奖和1项鼓励奖,在“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1项二等奖,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等重要赛事上也屡获佳绩。

4.以生为本、积极拓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按照“需求导向、多元选择、突出应用、促进开放”的原则,修订完成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在满足本专业准出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院系选修课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在持续推进现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同时,扎实推进海外名师、海外交流学习项目的建设;通过聘请海外教学名师进校开课、组织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接纳海外学生来校进行学历学习或学习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5.大胆实践、深化改革,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教学工作逐步完成由学年制管理向学分制管理的转变,并全面实施选课制度、试行秋季、春季、夏季三学期制,推进电子注册等事宜,逐步创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教学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考试成绩管理和学生信息交流反馈等融为一体,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实现了整个教学流程的快速反映和控制。

建设“三位一体”的教学运行、监控与服务体系,业已形成以教务处为主体的教学运行管理平台、以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以及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主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平台,初步搭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运行、监控与服务综合体系。各二级学院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二级管理体系,实现了教学管理重心的进一步下移。

6.加强投入、拓展资源,教学条件持续增长

学校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学需要的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学校现有教学科研设备资产2.78亿元,图书资料藏书1,048,347册,具有 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移动学习平台等设施,建有各类实验室43个,各级校外实习基地达58个。

(二)突出问题

学校人才培养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审视自身,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学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校办学方略、专业办学定位的匹配性、达成度等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氛围尚不浓厚;教师教学能力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教学持续改进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及配套还不够丰富。

二、“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以及上海“四个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等都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实施高校分类定位管理——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改革

上海市高等教育将大力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鼓励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与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共建,促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需求;鼓励各学校参照国际标准建设本科专业,以国际同类一流专业为参照,建设一批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国际标准的本科专业,积极参加国际专业教育认证;鼓励高校立足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着力改变单一课堂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评价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选择,把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开展五年一轮的校内本科专业自我评估制度,形成常规性校内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贯通培养“立交桥”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根据产业和岗位需求,探索构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体系,明确不同学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在学校办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把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覆盖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行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相对完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行业产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全面推行招生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实施,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大领域,对高校学科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上海市2017年招生改革方案的实施,必将促使各高校学科专业开展新的优化布局。各高校必然以此为契机,开展资源整合,科学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与具体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四个中心”发展需要为导向,根据学校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坚持以生为本,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一线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总体目标

适应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和教学规范,引领学校专业的改革建设;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适应学生学习、行业同行认可度高的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具体指标

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0人,研究生1000人、留学生1000人,专科生3000人;建设硕士学位点6个以上,本科专业35个,全英语专业5个;建设8个及以上一流专业,8个及以上专业参加相关专业认证;建设30门以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课程;获教育部规划教材5本,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以上(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四、“十三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建设思路与举措

“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将围绕“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坚持以生为本,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为创建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以生为本、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四有好教师’讲话精神为纲领,加强学生德育,建立“目标可导向、行为可选择、过程可调控、效果可测试”为导向的学生德育成绩评价体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健全人格和上海电机学院特色素质。

贯彻落实上海电机学院新进教师任课资格的认定办法”“上海电机学院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上海电机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通过实施优良学风竞赛活动、学生全程教育导师制等措施,重点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宿舍学习、考场诚信等主阵地,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职业成熟度。

(二)以评促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专业定位。根据审核评估关注的“五个度”,即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校将进一步梳理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的匹配度和适应度,完成各专业课程体系矩阵图,建立“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制定面向学生、适应学生学习的课程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职业成熟度教育,提高学生社会综合竞争力。

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卓越计划”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教育部验收,上海市试点专业试点开展国际认证;建立五年一次的专业评估制度,并建立和完善“诊断-反馈-整改”的评估机制,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全面运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优化结构、打造一流精品专业

对接“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链,加快与区域行业企业对接,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根据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上海市“九宫格”高校分类管理要求,在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基础上,通过“调结构优化存量,促发展保持增量”,形成结构科学、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建设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新建或优化工科专业2-3个、艺术类专业1-2、理学类专业1-2个、经济类专业1-2个、管理类或文学类专业1-2个,使学校学科专业总数达35个以上。综合考虑专业现状及前景、专业实力及潜力两个维度,优先支持具备办学条件、符合学校发展定位、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满足社会、学生的需要。

继续加强现有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和依托,逐步形成优势学科专业群,注重发挥专业集群效应,打造精品。对招生、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进行再建设,通过科学测算,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专业保障条件;健全专业评估机制,开展专业评估;做精做强试点专业,抢抓机遇,本着“合作、共享、共赢”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共建专业。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形成8个以上在上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专业,15个左右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专业以及10个左右对接产业发展的特色新型专业。

(四)深化改革、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1、优化培养方案,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遵循OBE模式理念,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培养目标适切度。各专业按照行业企业要求、专业认证要求、与专业职业证书相结合的原则,重新梳理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二维矩阵表,实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一致性。按照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模式组织实施教学设计,促进课程体系持续改进。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创新产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菜单,探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课程学分置换机制;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分类分级分流培养、分层教学机制,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2、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特色鲜明课程体系

科学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度。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完成每一门课程的二维矩阵表[1],同时将该课程的目的性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即目标达成度)。

切实施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该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管理,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推进课程建设“质量工程”,加强对现有课程建设项目的指导与管理,确保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积极推进优质课程集群建设。

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稳步推进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问题讨论式教学,鼓励试行行动导向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学校教师讲理论、企业教师讲实践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先行试点,积极推动教学革新

坚持“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德泰学苑”、“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为抓手,开展“小范围、大动作”的教学改革试点,积极引进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先进经验,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各专业进行改革试点。

4、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行实验室开放,加强对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提炼一些校级学科竞赛项目;倡导二级学院开展专业性强的学科竞赛。引导专业技能考证,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五)制定政策,激励教书育人

贯彻落实《上海电机学院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设置“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等岗位,建设各类各级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授、骨干教师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将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岗位定级考核,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倡导教师研究教学,用心教学,用优良的教风引导学风。

(六)拓展资源,推进国际化战略

持续推进与国外合作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持续推进教师、学生的海外学习工程,积极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申报与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工作机制与保障体制,建立有利于二级学院国际化办学能动性的良性机制,建立二级学院师生与国外合作学校教师、学生的互动机制,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具体内容详见《上海电机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十三五”规划》。

(七)深化改革,提升就业质量

积极参与上海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自主招生机制,建立“动手能力测试”试题库,招收符合学校定位的优秀生源。进一步加强对各专业招生状态的数据分析,研究制定专业生源的变化趋势,为学校实施大类招生、专业招生奠定基础。

在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注毕业生的自我满足度、关注校友对学校的评价、对专业的评价,切实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

(八)夯实基础,促进二级管理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实施学分收费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教学管理重心下移,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优化完善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施日常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配齐配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能效。

六、分年度实施方案  分年度实施指标数据表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0年全校总数

本科专业数(累计)

31

32

33

34

35

35

中外合作项目(本科)

1

1

0

1

1

4

校级全英语专业

1

1

0

1

0

5(其中学校现有2个)

申请并力争获得专业认证

1

2

0

3

2

8

市级特色课程

3

4

5

8

10

30

教育部规划教材

-

-

1

2

2

5

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

-

-

-

1

1

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

6

-

-

-

6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

-

通过

-

-

通过






























说明:除了专业数是累计,其余均为当年新增。



[1]课程的二维矩阵表,即课程目的性(即开设这门课程,应给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