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11月15日,2023-2024学年学风建设大会在临港校区行政楼330会议室召开。党委书记鲁雄刚,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晓军,副院长杨万枫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教学副院长,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学生处汇报了《上海电机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从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加强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持续涵养培育优良学风、不断改进评价考核导向等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优良学风建设的系列举措。教务处汇报交流了“如何用优良教风带动学风,实施两风的良性循环”,从加强课堂管理、优化评价考核、强化学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教学联动、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材料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张静就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开展情况,分享交流了“三全四导”模式试点工作,提出了优化提质导师团队的具体方案。机械学院副院长赵爽结合上海电气卓越班、机制卓越班、车轮锻造工艺数字化制造研究和机械设计项目化教学等案例分享了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学风建设思考与探索。文理学院专业教师缪银凤从自身教学工作中践行“言传身教”“严中有爱”,积极探索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李艳霞分享交流了“导-督-带-助”学风建设立体式工作法。电气学院学生代表田锦园号召全校学生要掀起学风热潮做学风建设的见证者,要以学增智做学风建设的实践者,以学促干做学风建设的推动者。
为强化教学联动,凸显育人成效,学校赋能提升“小海鸥”朋辈帮扶能级,组建由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辅导员、研本学生共同构成的工作团队,设立了首批“课外工作坊”。鲁雄刚为文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理馨课栈”“创意育心苑”两家“课外工作坊”授牌。下一步,工作坊将积极打造“导师引领、同伴互助、晋级成长”的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学生成长和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杨万枫紧密围绕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出要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以致用;要加强学生勤奋、严谨、兴趣、责任等品质的培养,突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关要求,全校一盘棋、部门多联动、学院出特色,为推动学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李晓军在主持会议中强调学风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加强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学风建设是一项需要全体师生长期持续努力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作,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突出特色。
鲁雄刚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深刻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抓学风建设就是抓教育质量,抓学风建设就是抓学校发展的意识。对于如何打造优良学风,鲁雄刚强调要着力打好建设组合拳,全方位推进教风、学风、校风一体化建设。要树立良好教风,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以教风促进学风;要创建优良学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要打造特色校风,持续加强组织宣传,形成电机文化新风尚;要加强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学院之间的互动,加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联动,形成全校上下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确保教风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完善教风学风长效建设机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效果。(供稿:学生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