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3000余名电机学子整装出发,走过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围绕不同的主题,寻访不同的地区,走进不同的领域,用双脚付诸实践,用行动见证发展,在炎炎的烈日下以一颗颗炽热的心,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担当。
启航
大批电机学子在暑期积极寻访红色文化基地、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
电气学院赴陕西宝鸡开展“走企业、看发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用镜头捕捉历史的沧桑巨变,用脚步丈量三线建设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深刻感受三线精神中“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意义。在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领略“航天+三线+红⾊”的⼯业遗产⽂化底蕴。在“神秘、神奇、神圣”的201洞,回顾航天液体动⼒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每个第⼀次的“同频共振”,体验液体⽕箭发动机试车的震撼,致敬每一位航天人。电机学子从三线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民族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立志报国,奋斗进取。
机械学院开展“研”红色文化、“践”革命初心、汲“黔”行力量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博物馆共寻贵州文化根脉,赴娄山关前感受往昔峥嵘,于三线建设馆中体悟三线精神,共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实践团的师生们以前行脚步为笔,以求知初心为墨,扎实上好行走在长征路上的“大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电机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电子信息学院社会实践团实地考察嘉兴市海盐县许油车村的乡土风貌,感受当地历史人文气息。通过走访当地居民,深入了解许油车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现代技术促进许油车村文化宣传,通过三维体系摄影建设“党连心、解民意”的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许有未来”新气象,帮助许油车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材料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小三线建设时期的老校友家中,聆听他们的峥嵘岁月,感悟扎根于他们心中的三线精神。在访谈中,老校友们全方位动态勾画出上海小三线建设的演变历程,展示了城乡战备互动的神秘侧面,跳出传统历史文献学的视野讲述了前往三线后的悲欢喜乐,使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三线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外国语学院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精心策划并深入开展以“你的世界,但愿都好”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电机学子以湖北恩施匠心坊非遗传承基地、延吉美丽工坊及敦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核心,深入探索特殊群体的就业新路径,还积极践行与弘扬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入了解,将非遗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人群,增强了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续航
接过学长学姐的行囊,肩负前辈的殷切期望,2024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多了几分传承和延续。
电气学院青年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继续三线建设寻访社会实践,踏上川黔热土,走过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行走中深刻感悟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既是对前辈们艰苦奋斗精神的致敬,也是对“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目标的生动实践,展现了青年学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青春担当与不懈追求。
上海电机学院“红齿轮”支教团9年间来坚持跨越956公里前往河南省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对残障儿童进行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通过商学院社会实践团的此次支教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同时为特殊儿童群体带去关爱,将前沿知识带给他们,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并在未来更好融入社会。
凯劳学院于2023年组建烽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队,追寻红色记忆、寻访红色村落。先后走过资福村、沈陆村、革新村和李雪村,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推广农产品品牌,以新视角、新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高职学院成立“寻访闵行工匠”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以“承国家之志,铸时代新星”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中小卫星等五家企业,寻访10余名工匠和电机校友。在寻访过程中,同学们和工匠们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闵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增强对制造业的认知和认同感,更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伟大和力量。
领航
为深化“区校合作,人才共育”的理念,学校积极与浦东新区、闵行区、金山区、青浦区、嘉定区及临港新片区等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助力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
电气学院自动化2214荆世雄挂职于临港新片区团工委,从校园到社会,他在思维方式与行动能力上全面升级,在校学生会积累的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等基础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在专业技能上也拓宽了实际操作能力。
外国语学院英语2211沈薇在浦东新区祝桥镇人民政府社会工作办公室挂职锻炼期间,深入学习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法律精髓与公告规范,每一字一句都凝聚着对公正与透明的追求。此外,通过翻阅社区治理的璀璨案例,她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火花。从文件整理到活动筹备,每一环节都让她体会到机关工作的严谨与细致,更深刻理解了服务社会、贴近群众的意义。
设计与艺术学院产设2211陶欣妍加入青浦区“扬帆来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夏阳街道的华骥苑居委会挂职锻炼。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她怀揣着服务大众的心投入工作,争取从校园之外的人、事、物中增长见识。她耐心细致地帮助居民答疑解惑,理性公平地解决居民纠纷。作为电机学子,她将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到群众中去,谱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远航
2024年,我校10名志愿者加入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8月起陆续到岗,奔赴一场无悔的青春之约。
黄家隆是2024届机械学院的毕业生,曾获得上海最美志愿者称号。目前在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工业园的企业服务科工作。他积极走访企业,加深政府与企业的联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给企业出谋划策。在他眼里,参加西部计划,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到西部,服务西部发展,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刘竞男是商学院的一名毕业生,作为今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之一,目前她已到岗云南省保山市固东镇自然资源管理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初心,融入当地、服务当地、扎根基层,是她的使命。
电机青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供稿:校团委、各二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