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商学院党委在商院楼435会议室开展中心组联组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两学院部分党员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冬姣主持。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冰、商学院副院长卢仁祥进行导学。赵冰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系列关键词及背后逻辑出发,系统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要点,着重分析“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部署,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国家”等内容进行解读,从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五个新变化论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五点要求。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明确工作要求,通过增强系统思维、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宣传教育和强化责任落实等举措进行科学组织和严密推进。
卢仁祥重点分享了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感想与体会。他从经济学的角度,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重大变化,随后详细介绍了供给端措施,包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端措施包括“投资于物”(科技)与“投资于人”(教育)并举,促消费惠民生,内外贸一体化,接着提出了四大实施保障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体制机制完善、产业体系优势及文化优势。最后结合学院发展提出了四点思考: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理清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趋势,深挖学校发展的产业背景,交叉融合推动商科专业转型发展。
与会中心组成员及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方琦指出,作为马院的老师,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了解社会,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静指出,“就业”是此次全会中反复被提及的一个关键词,近年来商学院毕业生人数在全校始终居于首位,大学生群体就业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院始终将这一要事放在工作的首位,提前掌握基本盘,引企入校,引企入课堂,教学联动,双管齐下,及早引航。
商学院院长马慧民指出,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的商学院,要进一步瞄准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以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制造发展中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制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炳辉指出,结合国家宏观就业形势的变化及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张,围绕学校培养卓越的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要狠抓学风建设,重视通识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
商学院党委书记董雪静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十五五”时期的人才战略目标体系以“工程师红利”释放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技能人才大军”建设为支撑,共同构成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实现路径。高校要加快高质量人才培养,党委工作要进一步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把好方向,把学校的精神深入传达贯彻到每位老师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中;二是抓好队伍,人尽其用,发现人才,让每类人员在商学院都能够有合适的发展平台;第三做好设计,建章立制、统筹规划,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学位点建设为牵引,以专业改革为重心,加强学习型、研究型、交流型组织建设。
范冬姣在发言中指出,首先,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马院思政课教师要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去;其次,要牢牢把握六个原则,指导学院“十五五”规划,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六个坚持”综合研判了“十五五”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环境变化等,为“十五五”时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当前学校以及各二级学院都处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阶段,如何用“六个坚持”指导我们的“十五五”规划研制很重要;第三,要组建好队伍,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合作,希望探索双方学院共同组建队伍建课程,同时发挥思政指导员在大学生理论宣讲、课程思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联动发展。(供稿:商学院 孙慧)

